直播文字实录:
主持人郭静:首先想问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仅次于广东,连续第3年位居全国第二。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消息,从今年开始,十二五期间,江苏准备将未来5年P的增速调整为年均10%左右,这比去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把加速度降下来,是为了给经济结构调整留足空间,这个好理解,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无论是领跑全国的广东,还是同在中国经济龙头长三角的上海、浙江,都宣布十二五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江苏把目标定在10%,出于怎样的考虑?
罗志军:确实我们去年P达到了4万亿,“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增长10%左右。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更看重的不是P的总量和数字,而是它的内涵和质量。“十五”和“十一五”江苏平均发展速度分别是12.9%和13.7%,所以从实际增长速度来讲,这个10%是低于前两个五年规划实际结果。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当时定的是增长10%以上。
主持人郭静:这次是“左右”?
罗志军:虽然只是两个字之差,我们也考虑了很长的时间。刚才你说到了,我们给调结构留下一定空间,另外更多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江苏应该发展得比全国更快一点,这是小平同志南巡时到江苏,特别给我们提出来的。因为江苏这个地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所发生的变化,是应该有这样的一个作为的。同志和都对江苏提出“两个率先”的要求,就是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尽管是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对于我们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就会有差距。另外你看看刚才那些听众对我们的期望,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展,群众的期望也不能实现。
主持人郭静:最近半个月,江苏有几件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2月23号,江苏省政府与科技部在北京举行了一个部省共商座谈会,谈下一步与科技部的合作;三天以后,你们又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除了199个项目获奖外,你们今年还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是第一次,我还看到了王明庥、薛禹胜两位院士站在您身边分别拿到了200万元奖金。我看到了两位院士拿着大大的红色证书笑呵呵地站在您身边的照片。再加上刚刚正式上任的李学勇省长“原科技部党组书记”这个身份背景,大家都在议论说,现在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可是更“加力”了!“创新驱动”现在在江苏是一个热词,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确定为江苏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省,江苏为什么要把创新驱动提高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罗志军:这次两会期间我们还有两个动作,我和学勇省长还要到中科院和清华大学,与他们再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的目标就是直指创新驱动。
主持人郭静:一方面部委合作,一方面产学研和大学来合作。
罗志军:这也凸显了我们学勇省长从科技部来江苏的“加力”吧。江苏的发展历程可能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经济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由农到工的转型,也就是“苏南模式”。第二次是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型,我们苏州工业园区最典型,包括曹老师比较熟悉的昆山,现在外向度非常高。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就是由低到高、由大到强,它的核心标志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这个我们两年前就提出来了,要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我们认为它既符合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我们江苏的实际情况。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是全国人均拥有土地最少的省份之一。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要素投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成为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我们也有我们的突出优势,最大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我们的高校数、大学生数和职校生数都名列全国前茅,江苏人历来崇文尚教。江苏要发挥自己最宝贵、最可依赖、最可持续的资源,那就是人才的创新资源。我们想有这样一个条件和基础,把它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正是由于这些考虑,我们将创新驱动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战略。
主持人郭静:您刚才提出既然有我们的发展目标,又提到了我们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然后也有我们目前的优势,综合三个方面咱们确定了创新驱动这个战略,现在各个省都非常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特别多,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发现江苏这几年表现特别优异,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从之前连续七年全国第四,一下跃升三位首次名列全国第一,去年你们又摘取了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桂冠,连续2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什么江苏这些年在大家都非常注重提升自己区域创新能力的时候能够提升的这么快,罗书记能不能给大家透露一下江苏的秘诀?
罗志军:秘诀还谈不上,但是如果说两者比较,我们确实不很看中前面的4万亿总值,而更看中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十一五”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上下围绕着第三次转型的目标,就是创新型省份建设,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突破口,通过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载体创建和服务平台建设。这些举措推进了自主创新,发展了创新型经济,大大提高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总体的竞争力却还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关键是我们及时把发展创新型经济放到战略位置加以强力推进,所以不仅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且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两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也跃居全国第一,有46项成果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我们省主持和参与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有6项,占了全国的1/3。当然,现在我们目前只是暂时居第一,各个省区你追我赶毫不放松,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要努力保持已有的好局面。
主持人郭静:曹老师对这个怎么看,江苏人是天生的聪明?
曹景行:我提个问题,就是创新的这些进展,如何体现在企业本身实实在在的竞争能力以及产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新的产业,这个方面在这几年当中有没有很突出的一些表现?
罗志军:我想这是我们最下功夫的地方,你说的恰恰是一个核心点,刚才我讲了我们大学很多,但是成果如果都聚集在大学,它不能对地区生产力提高有很大推动,地区创新能力跟企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后面我们会特别介绍我们的六大新兴产业,它的主要支撑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企业和产业产品上的提升。
主持人郭静:其实江苏这几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能够跃居全国第一的关键,就在于它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因为我看了一下你们这次2010年199个获奖项目,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其中由企业主持完成的占50%,就是一半,也就是说把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怎么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呢?
罗志军:我觉得首先要靠思想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在实践中一直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把技术创新与生产力解放紧紧联系在一块,要靠思想的解放。所以通过不断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这三个“向企业”,达到了三个80%,就是全省80%以上的研发投入是由企业去完成的,80%以上的科技平台建在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0%以上到了企业。
主持人郭静:到一线去。
罗志军:这样就实现了50%以上的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大幅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了专利申请量22.6%,本土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比重达到了48%。
曹景行:这对企业本身竞争能力有实实在在的一个帮助,而且这是世界的竞争能力,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可能目标就不只是和其他的国内对手的问题。
主持人郭静:我觉得事情有时候真的变化特别快,我记得我刚刚当记者的时候经常做的报道就是我们的产学研脱节,研究出来的成果在大学里面走不出象牙塔,到不了实际应用,赚不了钱,现在没想到这么几年过来,江苏已经在这方面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罗志军:刚才曹老师让我举两个这样的例子,曹老师对台湾很熟悉,我们的昆山是台资企业最发达的,过去企业很多都是贴牌,给外面贴牌加工,全世界笔记本电脑总量60%是出自江苏昆山,但大多是给人贴牌的,但是现在你要去看,有很多都是我们国产品牌,同时也不仅仅做产业链的最低端,已经向它前面的研发、后端的销售、产业链的中高端在延伸。
曹景行:而且高附加值的很多。
罗志军:在定价上有话语权的。
主持人郭静:这样的话,它的市场竞争力就强。刚才曹老师也提到了产业的问题,现在江苏是确定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想知道选择这六大新兴产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罗志军:我们认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回忆我们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就是在逆势上扬中发展了我们的六大产业,这既有培养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因为当时老的产品卖不出去,我们要有新的增长点,是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长远考虑。江苏人才集中,在市场化、开放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某一些新兴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中我们得到了一些明显的成果。
主持人郭静:其实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现在大家都在抢占制高点,你选的准不准,你觉得的制高点是不是未来真正的制高点?这个其实很关键。现在发展新兴产业在江苏也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成效。去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了2万亿元,增长30%以上,占江苏全部工业的23%。我知道到“十二五”末你们还计划达到五万亿规模,就是这六大新兴产业整个的销售收入,五万亿它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意味着它对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概能达到多少?
罗志军:我还说刚才曹老师问我的那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新兴产业中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这一项的产量就占了全国的58%以上,而且有很多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掌握的了,是我们的团队在做。此外,风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占了国内50%的市场份额,软件业务收入占了全国1/6以上,生物医药的产业产值占了全国的12%,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去年我们六大新兴产业的销售超过2万亿,占了工业销售收入的23%,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安排,我们预计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倍增,到2015就要超过5万亿,力争达到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0%左右。
主持人郭静:60%,绝对支柱产业。
罗志军:这么大一个工业总量,新兴产业占了主导,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
曹景行:甚至还可能有更新的产业会出现。
罗志军:对,曹老师说的非常正确,我们讲六大新兴产业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在发展中,有一些慢慢地还会淘汰了,还有一些异军突起,但只要我们站在高端去引领,就能保持这样的领头位置。
主持人郭静:现在其实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都很好,但是我也听到有一些创业者跟我们反映,现在其实遇到的困难也不小,因为一个产业刚刚开始发展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看好它的前景,而且即使你看好它的前景也肯定不是能够马上就收回投资,所以在融资、用地等方面都有不小的阻碍。比如说江苏土地寸土寸金,我是一个新兴产业,你根本不知道我未来如何,我说我要到那儿去建厂,你凭什么把这块地给我?那么现在江苏在扶持新兴产业上有什么政策,打个比方,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技术,就像施正荣那样的技术,我要到江苏去,罗书记用什么样的政策能够说服我到江苏去发展?
曹景行:或者叫做担心,我担心政策不稳定,今年的政策明天怎么又变化了?
罗志军:在政策制订方面,大家都有很多的高招,也不是我们江苏最好,有些地方比我们政策还要优惠。我们要创造的是让大家觉得更稳定的环境,在这里投资是长期稳定的,前途是可以预期的,而且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江苏连续8年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位,不仅是政策,更必须在环境上有更多的竞争力。其次还要抓早,等大家都明白应该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可能这件事就不能再做了,就是要在别人还不大明白的时候去做,才会非常有发展潜力。
解放流动加油车主持人郭静:打时间差,抢时机。
罗志军:只有早才能低成本,能够有更大的回报和收益,晚了就像股市一样,到高位再入市就没什么空间了。
主持人郭静:你就是最后那个。
罗志军:我们很多企业家是从民营企业做一般装配开始,现在已经变成搞笔记本、搞液晶显示、搞生物医药,他很早就预料到产业前景,跟国外的企业家或者跟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员结合,他出钱人家出技术,组成合资公司,在新的领域去发展。苏南很多企业实现了这样一个转型升级,而且做得非常漂亮,这是和企业家的远见分不开的。
主持人郭静:说到企业家就说到人才了,也说到我和曹老师今天特别想听的故事了,就是过去几年江苏在新兴产业上其实出了不少名人大腕,他们也是这些新兴产业的领军人物,像前面我已经提到过无锡尚德的施正荣,他让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还有像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的刘海涛,带起了物联网这个炙手可热的新兴行业。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施正荣的?
罗志军:我们省里包括我的前任书记都很关注,几任书记都和施正荣是朋友。他跟我们熟悉的时候还不是像现在这样辉煌的企业家,只是一个留学回国握有技术的科技人员。
主持人郭静:我听说他当时从澳大利亚就是带着40万美元去的江苏。
罗志军:对,他当时是在澳大利亚学习,所在的实验室在世界上搞太阳能研发很有名的,他就是学成以后带着几十万美金回来的。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非常缺钱,无锡开发区用政府的投资公司按照风投操作投进去一千多万,支持他成立了合资公司,并迅速地扩大。施正荣拥有核心技术,现在太阳能的转化率、成本在世界上有领先地位。后来公司上了市,在马上要上市取得爆发式盈利的时候,政府投资退出来了,并没有占有他的获利点,而是把这个获利点让给他,使他不仅技术领先,而且生产规模领先,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太阳能生产厂家,市值不可估量。
主持人郭静:当时一上市是中国首富。
罗志军:确实是这样,而且大家也很佩服他,他现在已经把他原来所在的研究室买过来了,变成自己公司的研发。
主持人郭静:就是学生成老板了。
罗志军:对,可想而知他的规模。刘海涛也是这样,刘海涛并不是江苏人,他这个项目在无锡做前期,他认为这样一个环境对他更有好处。现在他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无锡人,把他的项目和产业都落在这儿了。
主持人郭静:曹老师肯定也很有感触。
曹景行:也希望更多的复制出来,这样同样的路径应该可以更多地复制。
主持人郭静:刚才罗书记谈的政府做风投,我印象挺深,而且我知道好像咱们大家比较熟知的,像无锡的小天鹅有国资背景,当时也是作为风投给施正荣出资,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的。
罗志军:对,现在风投在江苏也是非常普遍,我们苏州工业园区就有个沙湖创投中心,它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母基金,200个亿,由工业园区和国家开发行来做的,现在已经向下辐射投资带动上千亿的投资,而且大多数投向留学归来人员的这种创新型企业,我认为后劲是非常可观的。
主持人郭静:今天,我们这里是一个开放的会客厅,听众朋友和网友可以通过“中国之声官方微博”或发送短信至10669500168参与直播讨论,每条短信0.5元,不含通信费。此刻,中国广播网、新浪、和讯、凤凰等也正在进行音频同步直播。已经有很多听众、网友通过短信、微博留言在和罗书记交流了。现在,我们就有请新媒体观察员方亮。
方亮:应该说自从我们在微博上做了预告,介绍江苏的罗书记要来中央台做客,在直播节目中和大家互动交流开始,很多关心江苏发展的朋友纷纷给我们留言,为江苏的发展出谋划策。现在节目进行了大概30分钟,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不算重复的截止到这会儿在中国之声实名官方微博和短信平台上,留言已经突破了400条,其中很多都是在呼应刚才罗书记介绍的创新驱动战略。比如说这个博友“侯琳菲”就认为创新要讲合作,他说江苏已经开设了好几个科技区,是不是有和北京或者深圳高科技区进行深入合作的打算呢?还有博友“飞的太斯”他很关心怎么样才能保持创新的长久,怎么样才能够使创新出来的产业实行可持续,可再创造的发展?还有一位广州的听友刚刚发来短信说,我们的合作公司就属于中小型企业,就在江苏,也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他很想知道,政府在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有怎样的支持与优惠的条件?看来这个创新驱动战略不仅让大家深受鼓舞,关键还引发了很有价值的思考。
除了创新我还注意到在留言当中,江苏人怎么样才能够过的更幸福也是讨论的焦点,比如说房价、医疗还有收入,像徐州的听众发来短信说,每年都是今年的存款和薪水只能买的起去年房价的房,现在是“非房勿扰”了。南京的听友说我的父母现在有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有了养老保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我自己千辛万苦进了城市却还买不起房子,希望房价能降下来。苏北一名乡镇卫生医院医生说,我们这儿的医生收入还不如一名普通打工者的收入,现在出现了用工荒,我们也想出去趁年轻挣点钱,可是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的医学知识就这样浪费又于心不忍,所以想请您多关注基层医院医生的生活状态。说到医生,生病的人也有关于钱的烦恼,有一位听友发来短信说,单位总部在南京,但是好几百号人被派驻到其他城市长期工作,有些员工还是在当地直接招募的,但是统一办理了南京的医保卡,他说这个卡在南京以外其他城市只有住院才能用,平时小毛病想要报销还需要特地赶回南京的医院,不方便,毕竟收入又不高,每次还得算,是报销更值还是务工和路费更贵呢?他说对于我们几百号驻外人员来说,医保也成了浮云。说到底像刚才四川绵阳的博友“吴琳菲”说的,他说要感谢江苏对口援建四川绵竹,但是他也很关心,怎么样才能切实缩小贫富差距,使得人人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除了热议民生话题,刚刚罗书记和曹老师提到了苏北,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像博友“G54”就说,未来五年要看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力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苏北地区的发展。博友“祥青”也呼吁,请加大对苏北的投资,未来江苏的发展还得看苏北。“徐渺钟”说的更具体,他说像宿迁这样的苏北地区应该多给点好政策,缩小跟苏南的差距。当然这个话题我们发现也很有意思,就引发了一些讨论,像博友“天涯一笑2010”就认为,其实苏北现在发展的也很快,他说三年后的2011年春节,回了一趟徐州丰县的老家,他观察到厂子比三年前的多得多,农村也有好多人有了私家车,所以他很有信心,特意留言说,“加油,江苏”!怎么样才能够让苏北发展的更快更好,博友“爱吾小白”觉得,关键是人才,要想法让苏北的官员们多留人才。还有朋友琢磨的是交通,有一位听友发来短信说,大家好我是盐城的,他说目前苏北地区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在实施沿海经济大开发战略,但是他觉得,苏北地区缺少一条能和苏南、上海还有浙江连接的大动脉,他建议,把新长铁路南通段往南延伸,再建设过江铁路大桥一举突破长江,连接苏南的铁路线,这样上海、浙江都能够近在咫尺。
主持人郭静:很具体的一些建议。
方亮:时间关系,我们这一时段的新媒体观察就先到这里,也谢谢听众网友的参与和讨论。
主持人郭静:刚才听了这些,您说说您对哪些比较感兴趣,或者说印象很深?
罗志军: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苏北和苏南的话题,过去这十年是苏北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江苏南北差距缩小最快的一段时间,现在苏北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增幅都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超过了苏南,这个差距是在缩小之中,苏北占全省经济的总量不是降低而是在提升,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但是苏北和苏南的差距仍然存在,比如宿迁和苏州的差距那就不是一小点,需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第一个是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对沿海开发的支持力度。第二是原有的支持苏北的政策不但要坚决执行,还要加大力度。第三是在铁路、公路、航道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加大力度,总的目标还是让全省人民包括苏南和苏北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主持人郭静:刚才讲到苏北让我想到沿海开发的战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已经实施两年了,现在江苏一些沿海城市,我们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重化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也听到这样一种观点,说沿海大开发不能一味的提高环保门槛,要不然就没法发展了,您如何看待沿海大开发当中面临的这些难题,怎么样才能把沿海开发和创新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
罗志军:沿海开发对于江苏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意义十分重大,这可能是我们东部地区未来若干年的增长机遇。是不是发展重化工是大家争论的话题,我们认为在保护环境、经过严格审批的条件下,适度地发挥沿海港口的作用,发展一些大型的重化工业还是应该的,因为港口有很大的吞吐量,它也有这个容量,通过这个方式对内地是个辐射,对苏北是个带动,甚至对整个东陇海线都是一个带动。但是不能搞小化工、小冶炼,重复过去的环境破坏、低水平建设。
至于有些同志认为门槛可以降低,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沿海开发中第一条就是环保优先,把环保的门槛立得更高。江苏近4年关了5000多家小化工企业,其中苏中苏北也关了将近1500家。新设立的企业必须进开发区、过高门槛,原来设立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就逐渐淘汰,这样我们的沿海环境在沿海开发中就不但没有损害,而且会保护得更好。
主持人郭静:先问罗书记一个问题,前面刚才提到是新兴产业,现在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江苏整个工业的23%,这就是说,还有70%来自于其他工业领域,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这些传统制造业怎么办呢?
罗志军:这个题目也是我们现在正在破解的课题,我们现在实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三大计划”,就是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江苏的传统产业块头比较大,很多产业的总量在全国数一数二,完全淘汰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关键是把产业链和技术水平向上提升,增加竞争力和附加值,所以我们提出了要以先进技术推动优化升级,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到2012年,我们计划完成技改投入15000亿元左右,全员生产劳动力每年提高11%以上,新培育江苏名牌产品680个,中国的驰名商标100个以上。
主持人郭静:真正变成江苏创造。
罗志军:这样使我们过去大的传统产业变成强的新兴产业。
主持人郭静:咱们赶快接进媒体同行的电话,首先接进这位是来自《法制晚报》的国内版执行主编黄杰。
《法制晚报》国内版执行主编黄杰:我想请问一下罗书记一个问题,就是今年年初有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们江苏省2010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消息,这个是让大家都非常的惊讶,并且觉得江苏发展的那么快,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大家对全面小康这一概念认识得不是特别清楚,我请教一下罗书记能不能从收入、教育、医疗卫生等这些民生角度解读一下?
罗志军:确实,这个题目江苏最应该说一说,因为小康目标是小平同志1983年到江苏考察的时候提出的,当时他总结了解决人民群众吃、穿、用、住房、就业、教育等六个方面问题的经验。我们现在看,仍然还是这些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江苏按照中央“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2003年在全国比较早地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中既有经济发展,也有生活质量,还有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目标。我们还根据省情,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对发展阶段不同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时序进度要求。根据统计,到去年底,我省已经有24条实现了目标值,只有1条就是居民的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还没达到。
主持人郭静:我正想问哪条没达到。
罗志军:就是这一条。
主持人郭静:这就是我们下面的目标。
罗志军:我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29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118元,五年增加就业5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应该说江苏是实现了自己省定的全面小康的指标。
但是我也补充一点,它还是一个平均数,还不能说大多数,比如有一些收入很高,或者某一项指标很高,掩盖了其他方面的不足。所以我们现在按照中央要求,要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当然对于苏南来讲,是要向第二个率先,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来探索前进了。
《财经》杂志主编助理苏琦:我是财经的主编助理苏琦,我想请问罗书记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讲到了居民收入的问题,我们听说从今年起江苏将实施居民收入的七年倍增计划,年均增长会达到10%,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就是这样一个收入倍增的计划,它对于P增长的影响,也就是说如何平衡民生财政和建设财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罗志军:题目问得很好,刚才我还特别想说到,去年我们江苏城乡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降到了36和38,城市到了36,农村38,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也是比较富裕的水平了。尽管这样,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刚才网友在开篇的时候也给我讲了,群众最期盼的还是增加收入,我们认为这个呼声主要还是中低收入阶层,非常希望在这个方面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实现“两个率先”过程中间,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我们经过测算,如果P增幅在10%左右的话,排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即实际所得,可在六年左右时间实现城镇居民收入倍增,八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加大对中低收入者支持力度,完全有可能在七年时间达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确定这个目标有压力,但是必须使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最主要是大幅度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有明显的增加。
主持人郭静:其实从“七年”就能看出,农村和城市之间你们协调的这样一个观点?
罗志军:刚才苏琦的问题我还想讲一下,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加和P的增长并不是对立的,因为这两个同步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如果没有这个居民收入倍增也不可能。中低收入群众靠打工、靠工资收入,如果企业倒闭了,或者产业不快速发展,收入倍增实现不了。P和人民收入同步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我们提的目标也是说所有人的收入都能够倍增,比如有些高收入群体就可能不一定倍增,但是广大中低收入者是我们确保的重点。
主持人郭静:讲的是人均收入,讲的尤其是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倍增?
罗志军:对,我特别讲重点是中低收入群众,第一是农民增收,第二是职工工资增加,第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第四是困难群体帮扶,这四类为重点。
《新世纪周刊》/财新网高级编辑于宁:罗书记你好,请问您如何看待今年的经济形势,尤其是面对通胀压力和农民工成本上升的局面,江苏如何维持经济平稳增长?
罗志军: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江苏是一个外向度很高的省份,有一些问题我们能把握,有一些问题我们可能不能预测,甚至还不能把握,因为未来一年中的变数还会很大。但是总体上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对我们江苏经济在抗击风浪,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方面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所以我讲谨慎乐观,总体上今年应该是一个稳中趋好的态势。至于刚才说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通胀、各类成本的上升对我们江苏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想,按照中央大的经济政策和目标,结合我们省的努力,刚才我讲到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人才优势的发挥、三大产业升级计划的落实,我们还是有把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
主持人郭静:我们也是非常感谢刚才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当然也感谢罗书记的坦诚,前面网友可能提到有一个关于宜居环境,关于房价的问题,不知道罗书记愿不愿意回答。现在房价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房价过高大家不满意,但是很多城市现在大家要限购,而且要和户籍挂钩,可能又会成为引进人才的一个障碍,真的觉得有些两难,江苏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江苏的吸引力,在稳定房价创造宜居环境方面会不会在政策上出台什么样特别的一些措施?
罗志军:房价在一段时间一些地区比较快地上涨,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控制房价的政策措施非常及时、有力,我们要保证中央的政策在江苏能够实实在在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特别注重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采取一些有力措施,稳定住房价。当然这些地区也恰恰是我们江苏经济发展比较好和比较快的地区,也是特别需要引进大量人才的地区。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我们跟中央签订了军令状,也与各城市签订了军令状,对市县采取市县长负责制。我认为应该有三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一个是市场要繁荣,因为供需矛盾目前还是第一位的,只有加大供给、满足需求,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一味限制不行,这个我们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面。第二是房价要稳定,总体房价应该在地区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以下,才能保证普通群众通过商品房、通过市场住得起房。第三要加大保障性用房落实力度,我们的预期是要能覆盖20%左右的人,这样能满足低收入和住房困难者的住房需求。我们现在很多城市按照现行保障标准,已做到房等人而不是人等房,当然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个标准和水平会有所提升,但我认为,主导的应该还是市场化。
曹景行:开头讲到今年经济形势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附加值来发展,但是这里有一个比较经济增速的问题,压力也很大。我们说汇率的问题,原材料的问题,用工荒的问题,在这个竞赛当中,实际上是技术创新和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竞赛,江苏能不能突破这些关口?
罗志军:我很有信心。记得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凤凰卫视的朋友到江苏来问到这个事,我说我认为江苏能顶过去,不会有大问题。我不是预言家,我的信心来自江苏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江苏经济并不一直是在全国最前面,很长时间是中等甚至偏下一点水平,有几次赶超,我看恰恰都是经济宏观形势发生变动的时候,包括SARS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包括这次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全国第一或第二位次的指标,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间实现的,过去比如排第四、第五甚至第六,经过一次SARS,上到了第三或者第四,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又变成第一或者第二了。江苏就总结这个办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困难的不是江苏一家,各省区甚至全世界大家都会遇到,关键是谁采取了有效办法,提前或者更早地采取措施去应对它。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认为现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盼,在克服困难方面还是比较主动的,所以我们有信心在“两个率先”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预料到的和未预料到的困难,保持我们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状态。
曹景行:甚至可能又是一个机会。
罗志军:我们是这样看的,机会是孕育在挑战和困难过程之中的。
主持人郭静:您在江苏也已经工作生活16年了,能不能说一说您对江苏的总体评价,在您看来江苏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罗志军:上一次也有记者问到我这个问题,我讲得不一定全。江苏是江河湖海汇于一地,一个省江河湖海都有的全国并不多,但江苏是这样,有长江的激越、运河的灵动、太湖的温润、大海的浩淼,这些都深深地浸润着江苏人的性格,孕育了江苏人的崇文尚教、开放包容的传统,务实奋进、勇于争先的品格,坚韧不拔、水滴石穿的精神。我把它总结为不事张扬、注重实干、不当头、比较低调。这些优秀的、宝贵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也是我们江苏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源泉。我本人并不是江苏人,但是我到江苏已经16年了。
主持人郭静:您是辽宁人。
罗志军:祖籍辽宁,生在北京。我认为在江苏的这16年是我人生中历练最久、收获最多也最为宝贵的一段时间,我向江苏人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厚感情。我想我会把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江苏“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去,江苏人民也会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奋斗去实现中央领导同志给我们的嘱托,就是“两个率先”,使我们更多的老百姓能够有幸福感和满意度,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两个率先”的社会中生活。
主持人郭静:您看我这儿要给大家看这样一个字“蘇”,罗书记看一下,这是江苏的“苏”的繁体字,它是江苏的简称,这儿是草,这里是鱼,这边禾,禾苗的禾,这里还有水。这样一个字非常形象地诠释了江苏的含义,自古就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它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发展开放性经济之后,江苏现在正在经历第三次战略转型,我们打个比方,它就像换个姿势在领跑,目的就是让各个方面身体的各个部位更加协调,跑起来更有耐力。
非常感谢罗书记今天做客中央台,也感谢曹景行先生的现场评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协作支持,当然也更感谢听众朋友和网友朋友的收听和参与。我是郭静,代表本期节目的编辑季苏平和您说再见,明天同一时间中午13点我们《做客中央台》再会。
罗志军:再见,有机会再见面。
曹景行:再见!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下一篇:解放流动加油车1锦绣:武汉流动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