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更有安全感

  本报记者徐蒙周楠

  “谢谢你们带我们回来,你们辛苦了!”在东航搭载从利比亚回国同胞的包机上,旅客们一声声真诚感激的话语,让一些乘务人员悄悄抹起了眼泪。而一句发自同胞肺腑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更有安全感”,则让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有付出都变成值得。

  截至昨天21时30分,东航已派出17架包机,其中12架包机已经回国,总计从利比亚撤回中国公民3063人。今天,上航还将新增2架包机赴迪拜,搭载转移到那里的同胞。

  时间紧,人数多,如此大规模包机从外国搭载同胞撤离,这在东方航空公司乃至我国民航史上,没有先例。连续10天的包机撤离,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串联?来,听听这些幕后奔忙者的讲述吧。

  很多人已经到达体力和精力的极限,所以必须快,不惜成本地快

  2月27日下午,满载549位乘客的东航飞赴马耳他的首批包机安抵上海浦东、虹桥两座机场,其中还包括了一名出生仅21天婴儿。这是东航大规模撤离包机行动中的第一幕。截至昨天发稿时,东航每天出发的包机增至5架,3月1日上航加入包机撤离队伍起,东航和上航紧密配合,东航包机重点转向突尼斯,上航主要负责马耳他。由于包机航班增加,原本计划在3月10日前完成撤离,目前预计能提前5天基本撤完。

  讲述人:唐红星(东航飞行部副总经理)

  刚刚飞完国内的春运,马上接到撤离包机任务,我们开玩笑把这比作“国外的春运”。这场史无前例的“利比亚大撤离”,和春运还真有点像:同样急切的回家心情,同样是出门在外的务工者,不同的是从利比亚撤出的同胞们,心中更多无助、焦虑和恐慌。

  3月1日我驾驶包机抵达马耳他,2000多名同胞已经顺利返回,但仍有上千名同胞滞留。由于没有地方安置,大部分滞留同胞始终只能留在载他们逃出利比亚的两艘意大利游轮上,连续几天漂在水上,食物短缺的滋味不好受,登上飞机时,人们嘴里说着“谢谢”,但表情已不像前几批返程同胞那样激动,很多人已经到达体力和精力的极限。

  3吨加油车所以必须快,不惜成本地快。

  2月25日民航总局正式向东航发布撤离包机任务,有了春节期间突然执行埃及撤离的经验,这次我们打足了提前量。早在23日,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航路图研究、备降机场选择、到达机场情况……一一熟悉,接到命令之前,飞行部盛彪早已准备就绪,等待执飞首架空客A330大飞机。

  计划赶不上变化,东航原先计划是飞突尼斯,全部准备完后,命令改变:马耳他将迎来2100余位滞留利比亚的中方人员,其中有560—570人目的地是上海。考虑到不少同胞目的地是上海,东航又是上海的航空公司,于是,临时改为飞赴马耳他。然而,上海这边动作再快,却因为千里之外的各种状况不得不慢下来——由于当地天气恶劣、海上浪大、大雾等突发情况,利比亚游轮出发时间一再后延,导致首班东航撤离包机2月26日才正式起飞。

  启程时间晚了,之后的速度必须迎头赶上。首班包机飞越了土耳其、俄罗斯、希腊、意大利等7个国家,航程达1万多公里,迎着风雨赶到马耳他卢卡机场。虽然一路顺利,但在旅客登机后,航班却因加油问题等待近6个小时。

  马耳他是地中海上一个美丽的岛国,但我第一次到,最深的印象是当地机场的“袖珍”:卢卡机场的设计中,最多只能同时停两架空客300,现在的机场里也只有中国的空客飞机。当时等待时间长,就是因为马耳他机场很少有空客大飞机光顾,平常一车油能给几架小飞机加满,现在需要三车才能给一架东航包机加满。为了抢时间,头两架包机还互相配合,一架加了一半让另一架先加,保证两架飞机都能第一时间加完油起飞。

  为解决加油等待难题,我飞的包机带着几十吨油出发,意味着去程比原来要多消耗2—3吨航空燃油,虽然成本增加,但效率大幅提升。2月28日的包机,在马耳他机场内20分钟完成上客,停留不到两小时就起飞,这和上海机场的正常航班停留时间差不多。

  平常听惯的“欢迎登机”,变成了一句句温柔的“欢迎回家”

  准备登机了,旅客们迫不及待地蜂拥向了客梯车。但在客舱乘务员和安全员的指挥下,整个登机过程秩序井然。虽然每个人脸上掩饰不住历尽磨难后的沧桑和疲惫,但眼神和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回到祖国母亲臂弯的喜悦和依赖。经历数小时的漫长等待和11个小时的飞行以后,在机轮落地的一瞬间,客舱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终于到家了”。

  讲述人:李娴(东航首班撤离包机乘务长)

  这次又忍不住抹眼泪了。上一次在包机上流泪,是2008年去汶川接重伤员那会儿。当年面对重伤员,你怕揭他们的伤口,连安慰都不能,于是只能默默做事,尽量不说话;这一次执行撤离包机,却需要一路上听他们说,和他们说,让历经九死一生的同胞把精神压力释放出来。我们在起飞前就预先研究,认为“释压”是此次撤离行动中最需关注的一点。

  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机场,雨下得很大,给本来就紧张的局面更增添了一份渲染。透过舷窗向机坪望去,等待回家的同胞已经守候在那里,飞机停靠的位置与他们很近,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们脸上那焦急期盼的神情。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客舱大门,终于看到他们了,大部分人没有携带雨伞,看到我们,他们笑了,互相转告着,还向我们挥手。

  平常听惯的“欢迎登机”,在马耳他机场的东航航班上,变成了一句句温柔的“欢迎回家”。滞留的人员从利比亚逃出来,大家都惊魂未定,很多人财物行李被抢,一直饥肠辘辘,终于看到飞机时已近一无所有。这时,一句“欢迎回家”,让人们可以把再多的磨难放到脑后,好多小伙子眼眶都湿了:回家了,什么也不用怕。

  这确实是一趟趟“回家”的航班。飞机出发前,我们准备了大量热食、面包、蛋糕、八宝粥等等,登上飞机的滞留人员多是建筑工人,饭量本来就大,那时更是饥肠辘辘,有人一开口就要三份饭。我看到情况,请他们先吃点面包垫垫肚子,谁知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船上住了几天,天天只有面包吃,现在实在不想再吃,只想吃饭、吃菜。鸡肉饭很快分光,我们就把自己带的酱菜、泡面、咸鸭蛋都拿给他们吃。

  回来以后,我把这些情况和后方反映,之后航班带的食物不但量更多,而且品种完全不一样,听说昨天的航班不再带面包,饭菜带了平常三倍的量,在机长提议下,还捎上十大瓶老干妈辣酱,这肯定能提一提滞留同胞们的食欲。

  吃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吃饱肚子,心却还没有落地,人们需要打开话匣子,把遭遇说出来,才能得到释放。一开始大家说自己的逃离经历,说祖国强大才能把自己救回来,然而加油等待一长,个别人焦虑心情又出现,一个小伙子发脾气、拍桌子,日本地震对我国进口领域的影响。质问为什么还不走。我赶紧过去,对他说理解他回家的心情,解释是什么原因,问他这几天经历了什么。旁边的旅客也纷纷劝他,很快平静下来,等到下飞机时,他早忘记了不快,只是连声说“谢谢”。

  开动脑筋想办法将载量提到最高,每一班都可多运送40多名同胞

  第10个不眠夜了。为了圆满完成此次包机保障任务,2月21日起,东航运行控制中心团队从领导、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夜以继日连轴转。航线的申请,飞行计划安排,飞行过程中要经过多个国家……所有这些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为航班申请沿途6个国家的飞越许可批复,航务部航班管理人员轮流加班,3天3夜。航务支持部的性能工作人员也开动脑筋,想办法将每一个航班的载量提到最高,只为能多运送一位同胞安全回家。根据以往运行国际航线的经验,航务人员对本次包机任务的航线进行了二次放行的载量优化,使得每一个航班的载量比一般航线放行多了4吨多,也就是说每一班航班都可以多运送40多名同胞回家。

  讲述人:徐斌(东航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

  应该说,我们运行控制中心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但对于这样的重大任务来说,任何一个小环节都不能疏忽,不能松懈。这些天来,不少人一周都没回过家了。为了对抗喉咙干哑和严重缺觉,金嗓子和红牛饮料,成了很多人桌上的必备品啦。

  2月26日,我也参与了第二班飞赴马耳他的任务。有人好奇,你们在航班中需要做啥呢?其实,事情也不少:比如,考虑到包机临时飞抵马耳他,缺乏当地机场相关地面保障部门的及时保障,我与随机跟班的另一位工作人员龙华,特地从上海带来了空白登机牌。在去程航段中,我们整理了280多张登机牌,一一编号,从后排到前排的次序整理好,以便乘务员在迎接回程人员时能在机上自行发放,尽快有序安排人员入座。

  在信息获取方面,通过卫星电话拨通放行签派员的坐席电话,了解马耳他的天气预报、使用跑道、盲降设施、停机位、加油保障等,并将信息告诉领先飞行22分钟的首班A340包机机组。在马耳他现场,我们联系地面代理公司、递交飞行计划、联系加油车、联系当地中国大使、组织上客等保障工作。同时根据现场实际保障情况,将下批航班需要拉开抵达时间、需要携带机务铝制工作梯、需要加配卫生间垃圾袋等保障信息,通过卫星电话一一及时传递回上海运控中心的值班经理,为此后的航班正常运行做好保障。

  说来有趣,我的妻子张晓忻当天也和我在同一班飞机上,她是客舱经理。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夫妻档,在运行控制中心一共有4对:连续7天未回家的应急办副主任周宏强和他的妻子飞机性能工程师李洁,赶赴突尼斯的值班经理梁震和妻子平衡员唐杰,一忙起来都顾不上年幼的孩子。还有我们的80后航班主管阳,曾经是世博“小白菜”,也参与过海地救援,又接到这次重大任务,因为时差关系老是深夜工作的他总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真的,我特别自豪,为我们的任务,更为我们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