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居民收入增10%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省生产总值2052.12亿元、增长15.8%,高于年度预期目标5.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46.25亿元、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1.06亿元、增长52.1%,高于年度预期目标38.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46亿元、增长32.8%,高于年度预期目标7.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82亿元、增长19.5%,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108.02亿美元、增长21.2%,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91亿美元、增长25.8%,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7.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4.8%,比年度控制目标高1.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81元和5275元,分别增长13.3%和11.2%,分别高于年度预期目标5.3和3.7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1‰专用客车车型推荐证券评级,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良好,国家支持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二是境外游客购物退税实施方案和离岛免税政策研究报告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境外游客购物退税政策已于2011年1月1日开始试点。三是新的免签证政策已经实施,增加了5个免签证国家,放宽了3个国家的组团人数和入境停留时间。四是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落地,我省8个民族市县由“比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转为“全面”享受。五是中央财政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年度专项补助10亿元已到位。六是颁布实施《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在游艇管理政策上实现了一系列突破。七是体育娱乐视频电子即开彩票和电话销售体育彩票分别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批准。

  (二)扩大内需成效明显,投资和消费增长强劲。一是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32.18亿元,中央代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四批中央扩内需投资项目进展顺利,省、市县和企业配套资金155.28亿元全部落实,我省负责实施的610个项目开工建设604个、开工率99%,累计完成投资195.11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96%,一批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技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了基础设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改善了民生和环境。二是把扩大投资上项目作为关键抓手,全省投资总规模上了新台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1.46亿元、增长32.8%,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13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3.6亿元、增长13.9%,新开工项目34个、增长54.5%。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东环高速铁路开通,160万吨造纸一期、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航特玻一期、80万吨甲醇、威隆造船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疗区主体结构封顶,大广坝二期、电网建设工程、三亚绕城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国道海榆西线改造、文昌清澜大桥、洋浦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进入投资高峰期。推动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项目开工建设:昌江核电、东方电厂二期、文昌航天主题公园、中海油精细化工、30万箱红塔卷烟、20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国家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中国建材三新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开工。西环高速铁路、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项目奠基。红岭水利枢纽项目获批,即将开工。博鳌机场进入立项审批程序,世界级工程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有望列为国家“十二五”开工项目,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二期和国家洋浦石油储备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洋浦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项目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三是狠抓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落实。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补贴标准,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实施更加优惠、范围更广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需求。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3.82亿元、增长19.5%。扩大了住房、汽车、通讯器材、家电等消费,销售额分别增长112.4%、50.8%、40.8%、42.6%。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5.26万台(件)、增加1.2倍,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85万台、增长46%。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次产业比重为26.3:27.6:46.1。

  5吨流动运油车一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不断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全年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587.34万人次、增长15.0%;旅游收入257.63亿元、增长21.7%。二是房地产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7.87亿元、增长62.5%,商品房销售面积854.73万平方米、增长52.3%,商品房销售额746.61亿元、增长112.4%。三是围绕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目标,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539.32亿元、增长6.3%,瓜菜、水果、畜牧业、渔业等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2%。四是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把扶持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新型建材、软件外包、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发展。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380.76亿元、增长17.6%,增速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

  (四)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1.06亿元、增长52.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13.2%,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运行健康稳定。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17.3亿元、增长32.8%,各项贷款余额2509.7亿元、增长29.3%。银行金融机构盈利61.2亿元、增长51.9%,跨省资金累计净流入1085亿元。三是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列入监测的420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28亿元、增长31.1%,综合效益指数310.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四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持续推进。25个污水处理厂和19个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6%和70%。淘汰小钢铁产能40万吨、小水泥171万吨及一批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总装机2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即将全部竣工,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2个、农户用沼气池1.9万个。推广201万只财政补贴节能灯,每年可节电2.8亿度、节约标煤9.8万吨。推广并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610万平方米。完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对中部山区生态补偿3.58亿元,完成造林23万亩,完成928公里海岸线合拢,森林覆盖率达到60.2%。

  (五)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重点改革继续深化。农垦总公司与农垦总局实现政企分开,27个气象台站、3所农垦直属中学、民政职能全部移交地方,农场管理属地化试点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已有55万农户领到林权证,发证率97%。全省社保费征管及地税农税体制调整改革全面完成,进一步理顺了社保基金征缴和地税农税体制。出台了扶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10条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前一年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省覆盖,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23%,实现了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和交易。三亚市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将在服务业的诸多方面先行先试。同时,海南橡胶成功上市,海南航空完成定向增发,康芝药业在创业板上市,四环药业在香港上市、筹集到7.41亿美元资金,组建了省建设集团、水电集团等公司,完成省林业总公司改制。二是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成功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明星邀请赛等重要会议和国际赛事,推动国际数学论坛落户三亚。精心组织参与“环渤海”经贸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周、香港现代服务业推介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分别与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市,国家有关部委和国电、南航、港中旅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旅游、农业、金融、教育、航空和商贸等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既提升了海南对外开放的形象,也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六)突出重点普惠民生,发展成果及时让群众受益。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45个项目全面完成,富民强岛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年我省民生总投入309.1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4%,新增财力的86.4%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7%投向了民生,投入力度之大、受益群众之多前所未有。头号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方面,已开工12.63万套、1057.2万平方米,占计划套数的125.2%,已竣工7.4万套、561.7万平方米。就业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5025个,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万人。帮助困难就业人员就业0.84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社会事业方面,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新建成9所思源实验学校,新招5500名偏远、贫困和生态核心区的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6%。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职年招生6.2万人,在校生达17万人。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加快,桂林洋高校新区入驻学生达3.3万人。完成了中西部农村139所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369所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和5个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新建扩建3个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推进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立省分中心、20个市县支中心、20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2554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服务网络全省覆盖。农家书屋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省歌舞剧院正式落成启用,惠民演出季、迎新艺术节为6.6万群众免费演出近百场。与香港言爱基金会共建的省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工,填补了海南三级专科医院的空白。省保健中心建成开业,省人民医院扩建一期、省中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海口市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基本完成,文昌市人民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0%。继续实施“亮睛工程”,基本实现无白内障盲省的目标。社会保障方面,全面推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06亿元,惠及城乡居民173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5万60岁以上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发放率达99.7%;16—59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81%。投入18.1亿元用于提高全省财政供养人员的特区津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0元,20万低工资收入群体直接受益。35.9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75元。实施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累计发放补贴1.9亿元,90万群众受益,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合作扩大至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在省内统筹区间转移接续。此外,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被农民和市民的补偿力度,强化被农民和市民的社会保障,昌江核电、海口旧城改造、三亚旧城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和谐拆迁。

  (七)全力以赴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明显。去年10月,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军民奋起抗灾,共筹集资金21.5亿元用于灾民生活救助及倒塌民房重建,先后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0.57万人。抢修并迅速恢复了因灾中断的交通、供电、通讯、自来水、天然气供应,保证了灾区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迅速恢复与重建,旅游景区(点)接待能力迅速恢复到灾前水平。

  (八)科学编制一批重点规划,描绘海南长远发展蓝图。坚持用规划引领海南发展,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进行沟通衔接,海南国际旅游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昌江核电、红岭水利枢纽、环岛高速铁路、“田”字型高速公路、博鳌机场已初步纳入国家规划。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建议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

  旅游收入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加8万个。新建保障性住房12.63万套。

  实现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一是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我省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开发建设和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狠抓旅游市场规范管理。四是按照“国际化、高品位、有特色”的要求编制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二)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做好“三农”工作,突出抓好冬季瓜菜和水利建设攻坚战。

  (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制定实施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发挥生态软件园及相关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大公司、大企业落户海南。

  (五)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千方百计推进头号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等。

  二是下力气促进就业。

  三是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

  七是加强物价监管。重点保障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强食品、建材、农资等商品的价格监管,审慎出台政府提价项目,适度实行临时限价干预措施。

  (南海网-海南日报)